寶寶經常會有一些迷一樣的審美選擇,比如:一定要穿紅上衣、配綠裙子,怎麼就不知道「紅配綠,賽狗屁」呢?那麼熱還非要穿長靴子,說她也不聽。每天的衣服要是都由著她選擇,每天穿的像個花瓢蟲一樣,難看死了。其他選擇也都不對勁,不讓她挑吧就發脾氣。
曾經有育兒專家曾這樣說過:任何人,無論是大公司的首席執行官,還是當權的政治家,抑或頗具影響力的金融家,都沒有父母需要做的決定多,也不如父母面臨的頭疼多。最令父母們棘手的決定之一,就是何時、何地、如何讓寶貝兒開始進行自己的選擇。
當不會走路的寶寶還在我們懷裡吃奶的時候,一切似乎都那麼簡單,我們幾乎可以替他做出所有的選擇和決定。我們決定他什麼季節該穿什麼衣服,我們決定他什麼時候該洗澡,我們甚至決定給他玩兒什麼,帶他去什麼地方。
而當寶寶學會走路、學會說話之後,事情就沒那麼簡單了。個性逐漸萌生、自我意識日漸強大的小傢伙們,頗有自己的主意,什麼都喜歡做主,儘管在我們成年人看來,他們的很多選擇令人哭笑不得。
東東總是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腳,每次穿反後,都是奶奶及時換回來,但是下次東東依然還是會穿反。有一次奶奶不在家,東東穿了反的鞋子出去玩,不一會就跑回家問媽媽:「小朋友都說我的鞋子穿反了,是這樣的嗎?」媽媽說:「是的,你的鞋子穿反了。」東東自己把鞋子換了回來,從此以後,東東再也沒有反穿過鞋。身處五光十色的生活,做出明智的選擇,並非與生俱來的本事,而是需要積累大量經驗之後,才能獲得的一種技巧。小小孩童缺乏經驗,怪點子卻多的很,如果不嘗試一下,他怎麼知道什麼行得通、什麼行不通呢?
如果我們替孩子做出所有的決定,那麼孩子長大之後,無法替自己做出負責任的選擇。
當我們不在的時候,他們面臨著各種誘惑,需要做出困難的決定,孩子會感到不知所措,他要麼做出錯誤的選擇,要麼聽從其他人的擺布。
曾看過一個國外的小故事:下著雪的冬天,媽媽要給女兒穿羽絨服,女兒哭鬧著不要,一定要穿那件漂亮的花裙子。花裙子雖然很美,但是很薄,冬天穿出門肯定非常冷。在勸說無果的情況下,媽媽任由女兒穿上花裙子上學,如此寒冷的冬天,也不知道女兒在上學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怎樣的寒冷,回家後女兒再也不拒絕媽媽的羽絨服。從此,女兒會自己判斷天氣寒冷和炎熱時,應該穿著怎樣合適的衣服。
因此,給孩子機會,讓孩子從小鍛煉選擇的技巧,賦予他們能夠把握生活的感覺,這樣他們能夠成長為有能力為自己做出選正確選擇的人。
我們可以把這種鍛煉的機會,巧妙地融入孩子每天的玩耍當中,讓孩子在自由玩耍的過程中,練習做主、選擇、決定。
給孩子選擇權,並非意味著所有的可選之物都堆在一起。亂成一團的玩具,不會給孩子選擇的自由,只能造成更大的混亂。我們可以把家裡布置得有條有理,將孩子玩耍的物品分門別類,布置出不同的區域來,比如美術區(繪畫和手工)、音樂區,玩偶區和建築區(木工、積木等搭建物品),等等。讓孩子首先根據類別來選擇進行哪種工作,而後根據這一類型活動所需的材料,來選擇他們使用哪些2選擇怎樣使用。
給孩子一次的選擇,不要太多的可選之物,最好就是兩三樣,讓選擇過程盡量簡單,孩子感覺自己有能力做出決定。
不要插手干涉指揮孩子選擇什麼、怎樣使用,即使在我們看來不合格的「玩法」,也放心讓孩子嘗試一下,讓他自己意識到方形的木塊無法插入圓形的孔中、紙和布是包不住水的,藍天上塗抹了黃色雲彩就會變成綠色,等等。
相信孩子能夠從「錯誤」中總結出經驗來,即便他可能還會犯同樣的「錯誤」。
如果你能容忍自己有時候犯糊塗,做出不那麼明智的選擇,那麼對於小孩子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,你也會寬以待之了。
龍貓貓認為,父母的愛最終都是以放手為目的,父母對孩子的照顧,最終的結果,是要培養孩子自己照顧自己。關注龍貓貓,關注育兒教育。
寶寶的迷之選擇,原來有這樣的信號,父母無法理解,但請不要干涉
寶寶經常會有一些迷一樣的審美選擇,比如:
一定要穿紅上衣、配綠裙子,怎麼就不知道「紅配綠,賽狗屁」呢?那麼熱還非要穿長靴子,說她也不聽。每天的衣服要是都由著她選擇,每天穿的像個花瓢蟲一樣,難看死了。其他選擇也都不對勁,不讓她挑吧就發脾氣。
曾經有育兒專家曾這樣說過:任何人,無論是大公司的首席執行官,還是當權的政治家,抑或頗具影響力的金融家,都沒有父母需要做的決定多,也不如父母面臨的頭疼多。最令父母們棘手的決定之一,就是何時、何地、如何讓寶貝兒開始進行自己的選擇。
當不會走路的寶寶還在我們懷裡吃奶的時候,一切似乎都那麼簡單,我們幾乎可以替他做出所有的選擇和決定。我們決定他什麼季節該穿什麼衣服,我們決定他什麼時候該洗澡,我們甚至決定給他玩兒什麼,帶他去什麼地方。
而當寶寶學會走路、學會說話之後,事情就沒那麼簡單了。個性逐漸萌生、自我意識日漸強大的小傢伙們,頗有自己的主意,什麼都喜歡做主,儘管在我們成年人看來,他們的很多選擇令人哭笑不得。
東東總是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腳,每次穿反後,都是奶奶及時換回來,但是下次東東依然還是會穿反。有一次奶奶不在家,東東穿了反的鞋子出去玩,不一會就跑回家問媽媽:「小朋友都說我的鞋子穿反了,是這樣的嗎?」媽媽說:「是的,你的鞋子穿反了。」東東自己把鞋子換了回來,從此以後,東東再也沒有反穿過鞋。
身處五光十色的生活,做出明智的選擇,並非與生俱來的本事,而是需要積累大量經驗之後,才能獲得的一種技巧。小小孩童缺乏經驗,怪點子卻多的很,如果不嘗試一下,他怎麼知道什麼行得通、什麼行不通呢?
如果我們替孩子做出所有的決定,那麼孩子長大之後,無法替自己做出負責任的選擇。
當我們不在的時候,他們面臨著各種誘惑,需要做出困難的決定,孩子會感到不知所措,他要麼做出錯誤的選擇,要麼聽從其他人的擺布。
曾看過一個國外的小故事:下著雪的冬天,媽媽要給女兒穿羽絨服,女兒哭鬧著不要,一定要穿那件漂亮的花裙子。花裙子雖然很美,但是很薄,冬天穿出門肯定非常冷。在勸說無果的情況下,媽媽任由女兒穿上花裙子上學,如此寒冷的冬天,也不知道女兒在上學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怎樣的寒冷,回家後女兒再也不拒絕媽媽的羽絨服。從此,女兒會自己判斷天氣寒冷和炎熱時,應該穿著怎樣合適的衣服。
因此,給孩子機會,讓孩子從小鍛煉選擇的技巧,賦予他們能夠把握生活的感覺,這樣他們能夠成長為有能力為自己做出選正確選擇的人。
我們可以把這種鍛煉的機會,巧妙地融入孩子每天的玩耍當中,讓孩子在自由玩耍的過程中,練習做主、選擇、決定。
給孩子選擇權,並非意味著所有的可選之物都堆在一起。亂成一團的玩具,不會給孩子選擇的自由,只能造成更大的混亂。我們可以把家裡布置得有條有理,將孩子玩耍的物品分門別類,布置出不同的區域來,比如美術區(繪畫和手工)、音樂區,玩偶區和建築區(木工、積木等搭建物品),等等。讓孩子首先根據類別來選擇進行哪種工作,而後根據這一類型活動所需的材料,來選擇他們使用哪些2選擇怎樣使用。
給孩子一次的選擇,不要太多的可選之物,最好就是兩三樣,讓選擇過程盡量簡單,孩子感覺自己有能力做出決定。
不要插手干涉指揮孩子選擇什麼、怎樣使用,即使在我們看來不合格的「玩法」,也放心讓孩子嘗試一下,讓他自己意識到方形的木塊無法插入圓形的孔中、紙和布是包不住水的,藍天上塗抹了黃色雲彩就會變成綠色,等等。
相信孩子能夠從「錯誤」中總結出經驗來,即便他可能還會犯同樣的「錯誤」。
如果你能容忍自己有時候犯糊塗,做出不那麼明智的選擇,那麼對於小孩子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,你也會寬以待之了。
龍貓貓認為,父母的愛最終都是以放手為目的,父母對孩子的照顧,最終的結果,是要培養孩子自己照顧自己。關注龍貓貓,關注育兒教育。